作物秸秆的饲用价值较低,含粗蛋白仅有3-6%,干物质消化率仅40-50%,且采食量非常低,在大量饲喂给牲畜时容易造成不良影响,因此我们需要找出可增加秸秆营养价值的物质来。
通过分析,有人提出用尿素和氢氧化钙来提升秸秆营养价值,具体试验操作有:
1、试验设计
a、秸秆含水量对尿素分解速度和干物质降解率影响。
b、不同水平的尿素和氢氧化钙用量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。
c、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尿素分解速度和秸秆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。
2、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消化率的评定。
粗蛋白根据K式全景定氮法测定,干物质在65℃烘干48小时。尿素测定采用二乙酰,消化率评定采用尼龙袋法,试验a和b所以尼龙布为300目,试验c为350目。
3、统计分析。实验数据均进行方差分析,同因素不同水平间的比较采用q法。
4、结果和讨论。
(1)秸秆含水量对尿素分解速度和干物质48小时降解率的影响。从表1可以看出,秸秆含水量在20%以下,尿素分解相当缓慢,随含水量增加,尿素分解速度也增加。麦秸含水量超过40%,加入的尿素在60天内完全分解。添加大豆粉作为脲酶来源,对尿素的分解有所增加。
(2)不同水平尿素和氢氧化钙用量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。稻草DM48小时降解率显著受尿素水平影响。随尿素用量增加干物质降解率也增加,当用量为60g/公斤DM时,DM降解率比未处理稻草提高12.76个百分单位。尿素用量增加,DM降解率不再增加。用麦秸处理也得到类似结果。
3、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尿素分解速度和麦秸DM72小时降解率的影响。在用尿素处理秸秆时,只有尿素分解成NH3后才能达到提高消化率的目的。尿素分解速度不但受秸秆含水量影响,而且还受处理温度的影响。在25℃下,处理10天后便有73%的尿素液分解。20天后已无残留尿素测出。在15℃下,加入尿素在60天后才能被完全分解。在0℃下,平均每天只有1%尿素被分解。处理60天后仍有37%的残留尿素,照此推算,尿素完全分解需90天以上。
以上试验说明,在相同温度下,用尿毒处理作物秸秆所需时间要比用液氨或氨水处理所需时间多15-30天,温度越低相差越大。
以上试验过程中提到的氢氧化钙,我们可以通过氢氧化钙设备来制取,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其产品质量,详情可参考:http://mingchenjx.com/